筆者自問對茶認識只屬「茶樓飲茶」程度,隨手舉杯便想喝,但到嘴邊卻停手。「通常看人拿杯子,已知對方是否識茶。」聽她這樣說,還是放下杯,虛心請教。怎拿杯正確?她示範:「可用3隻手指,拇指和食指手持杯口沿邊,中指輕托杯底,這是三龍護鼎姿勢,舉杯可先欣賞茶湯色,再分3口品嘗,一苦二甘三回味。」她是茶藝師,也是評茶師,亦是開班教人的導師。
一杯茶看出品性
輪到攝影師喝茶,臉上露出「黑人問號」,以為她在變戲法。梁藝桐斟了兩杯茶,一杯舉高茶壺從高斟,另一杯靠近茶杯從低斟,再向攝影師說:「你試試兩杯味道有何不同。」攝影師喝完瞪大眼:「嘩!好大分別,這杯口感好濃,那杯好清淡,同一壺茶斟出來,點解咁唔同?」梁藝桐笑說,那是最簡單示範,同一款茶,以不同手勢沖泡,味道各不同。「一塊茶葉有600多種成分,高斟易沖散成分,令茶味單薄,而低斟令成分集中,故口感較濃。茶藝技巧多的是,一世學不完。用不同茶具、注水方式,茶味也不一樣。」
一杯茶,也可透視人心,讓人「現形」。「茶品如人品,品茶如品人,就是這意思。」她常到內地採購茶葉,和不少茶商交手,有些劣貨充上貨,擺明欺客。「沒有茶品,人品好極有限。」至於品茶,可品出人心思,不消一盞茶時間,便知你脾性。「有無咁犀利?」我心暗忖。
「不單如此,面試還可用來考人。」梁藝桐說,曾有金融機構聘請高級職員,面試加入茶藝環節,由她為應徵者逐一示範泡茶,請他們留心看一遍。應徵者在行內資歷頗高,有些看見茶具,眼眉斜挑,撓埋雙手,到要他們親自做一遍,為面試官泡茶,立即手騰腳震打翻杯子;有些正襟危坐,像個乖乖學生,做起來中規中矩,只有點生硬。有些比較俏皮,問題多多,舉一反三,親自示範倒從容,即使忘記步驟也懂執生,邊做邊思考下一步。「其實僱主想看應徵者心態,反正他們經驗差不多,就看誰個性切合要求。」
上天賜我的禮物
茶讓她觀人於微,也更認識自己。「我覺得茶是上天賜我的禮物。」梁藝桐小時患哮喘,沒嘗過汽水,只喝白開水,後來發現了茶,如獲至寶。「一早起床自己沖茶,一路飲普洱一路睇卡通片。媽媽唔鍾意飲茶,笑我成個老人家咁。 」
長大後事業轉了幾個彎,最終找回兒時最愛那杯茶。梁藝桐一派文靜,但談起事業有股銳氣,自小立志創業,後來入讀IVE電子商貿,畢業隻身北上打工。「當年內地貿易剛起步,大把機會,點解唔去?」
一個女生跑到佛山五金工廠做文職,月薪3,000元包食宿,更有早茶飲。「返工第1件事是飲茶,朝早7點鐘,老闆同事坐低歎茶1個鐘,起初覺得有點hea,後來才發覺,飲茶過程中,大家可更了解對方,更讓我和老闆建立友誼,對日後創業大有幫助。」內地工作悠閒,5時許下班,公餘學古箏和茶藝。「有時還會接job,表演古箏賺外快。」
在廠幹了兩年,22歲決定闖天下,跑外國訂單,聯繫內地廠生產,但後來金融海嘯,貿易前景看淡,她回到香港重新思索前路。「在家苦思3天,想有何工作可做一世。後來想起之前表演古箏,旁邊總有個女生為客泡茶,發覺做茶也不錯,愈老愈值錢。」
自然步伐唔急得
於是她由低做起,到茶樓當侍應,又去茶舖打工,同時往內地上課,考取國家茶藝師和評茶師資格。「兩者各有5級考試,我全部考晒,每考一級,起碼往返內地30多次,不單上課,還逛茶市場,點滴累積經驗。」初入行碰過不少釘,像在茶店打工時,喝了品質差不合適的茶,令她身體不適臉色差,一度懷疑自己入錯行。「茶是很人性化事業。茶喝入口,關乎人的健康,這要放在第1位。」
茶品如人品,生活工作不離茶,發覺自己改變甚多,以前做事心急大意,但茶教曉她中庸節奏。「很多人以為泡茶要慢,但其實最重要是節奏。若慢了一會,茶味苦了;快了一點,茶湯變淡。所以要學會中庸之道,掌握緩急輕重、快慢有致。」事業也得配合自然步伐,放眼長線。入行轉眼10年,由發展茶藝、評茶、教學,到近來開設茶室,始終一步步而行。「10年後今天,真正時機來了,因茶文化漸普及,許多人也開始鑽研茶學問。」
你覺得自己像哪種茶?「我覺得自己似普洱生茶,它不經人工發酵,滋味回甘有層次,若經適當存放,自然陳化,滋味年年不同,愈來愈有價。」
茶藝師與評茶師
中國茶有6大茶類,按不同製作工藝而分類,因此同一片葉子,也可製成不同的茶,包括黑茶、紅茶、青茶、綠茶、白茶、黃茶,各有不同特性,可按體質而選擇合適茶種,像體質虛寒者,宜飲黑茶、紅茶、青茶,例如普洱熟茶便是黑茶,而紅茶則有雲南滇紅,性味皆較溫和。至於體質燥熱可選綠茶、白茶、黃茶,因茶的性味偏寒。茶不單有消滯功效,茶胺酸成分有助放鬆精神減壓。
茶事業一般可分茶藝師與評茶師兩類,茶藝就是「沖泡茶葉的藝術」,茶藝師是以茶服務客人的專職。梁藝桐說,茶藝易學難精,茶葉種類、茶具材質、茶客口味,皆影響茶藝師如何沖泡一壺茶。而泡茶每一環節如溫杯、賞茶、投茶、洗茶、沖泡、分茶,亦各有學問。在香港,茶藝漸為人認識,不少金融企業和名店也聘請茶藝師為客人泡茶奉茶。
至於評茶則是純理性工作,評茶師透過味覺、嗅覺、視覺、觸覺等,按標準程序,審評茶葉品質色、香、味、形。評茶難學易精,難在既要運用各類感觀,但同時要保持中立,不以個人喜好行事。
Text:甄榮康
Photo:葉俊釗